公众号版权罗生门 维权机构广撒网 开白文章也躺枪

当版权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除了原创方和侵权方的拉扯,现在还有第三方维权机构下场,闭目塞听不过掩耳盗铃,我们想知道的是,遇上了该怎么办?
 
01
 
“开过白的文章被维权机构起诉了!”
 
某公众号号主小A最近有点烦,因为他收到了互联网法院诉讼调解平台的通知,事由是他的公众号在2019年年初转载过一篇文章,现在被起诉侵权,起诉方还不是原创作者,而是第三方维权机构。
 
“很懵逼,大无语!”小A收到通知的第一反应就是去翻自己号的历史记录,认真看了整篇文章的排版格式,内容也有加转载来源,包括对方二维码等信息,确认当时已经和对方申请过开白名单,并没有侵权转载。
 
涉事文章有4000多字,如果判定侵权,一般按照字数赔偿。小A了解到,有类似情况的公众号主曾被索赔1万元。
 
无奈归无奈,小A还是走上了应对调解的路。但由于文章转载时间距今已经两年多,收集相关证据的环节格外繁琐。
 
他先找到原创公众号方,一问发现当时的运营人员都离职了,一番折腾才托关系联系上。好不容易要到微信后台的开白记录之后,又几经辗转找回当时开白的聊天信息。
 
同时,小A还在公众号后台找了些关于原创、转载和白名单的规则等相关内容,作为辅证。
 
原创公众号可以通过给对应帐号添加转载白名单进行转载。
 
拥有白名单权限的帐号转载对应的原创文章,用户可在转载帐号阅读原创文章全文,并可修改文章正文内容。根据原创公众号的权限设置,转载帐号可不显示原创公众号来源。
 
白名单权限包括:
 
1.可修改权限:用户转载帐号阅读全文,转载帐号可以修改文章的内容、格式、排版等。勾选后,原创公众号再行投诉修改并转载的文章侵犯著作权将不被支持。腾讯不会也无法介入该文章修改事宜的纠纷解决。目前该选项为必选。
 
2.不显示转载来源:该选项为可选项。勾选后,转载帐号发表的转载文章头部将不再由系统注明转载的原创公众号来源。
 
《了解转载规则》——微信公众平台
 
图片
 
好在和原创公众号确认没有存在侵权事实后,达成了和解,最终以对方撤诉结束这次的事件。
 
但整个过程,前前后后也困扰了小A大半个月。因为第三方维权机构起诉之后,尽管未到诉讼流程,但调解过程也需要很多详尽的法律意义上的证据,包括聊天记录也需要确认双方身份才有效。
 
可以说,举证是整个过程中最难处理的环节。
 
小A觉得最郁闷的地方在于自己明明是被授权转载的,第三方机构没有查清事实,原创公众号方也没有做好授权名单的统计、对接工作,导致需要自证清白。
 
然而小A并不是个例。在版权问题频发的今天,维权机构横亘在双方之间,带来一定维权便利的同时,也时常因信息不对称,而成了闹出“告错人”乌龙的肇事者。
 
02
 
维权机构的B面
 
在如今的版权纠纷中,常常可以看见第三方机构的身影,通常是代理原创版权、采取维权措施的角色。
 
一般来说,首先由原创作者通过机构官网或内容平台的原创保护板块,开启维权功能进行签约,即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维权。
 
原创作者授权之后,机构将以联系侵权方删文下架为主要维权方式。如作者需要进行诉讼维权,第三方机构将联合全国各大律所提供全风险代理诉讼维权服务,并由各律所与法院通过开庭诉讼确定具体数额和赔偿方式。
 
众所周知,维权所需要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非常高昂,很多原创作者压根负担不起。当侵权案例多起来,原创作者甚至无暇他顾。现在维权机构把这部分累活全包揽了,对于原创作者来说确实能轻松不少,所以不少人确实会选择授权第三方。
 
从企查查平台也可以看到,此类机构公司的相关裁判文书记录数量非常多,有些公司的开庭公告日期甚至排到了年底。
 
图片
 
但或许正是因为诉讼案例如此密集,其中也不乏“误伤”,一般都是因为授权双方的信息没有同步好,比如前文的小A。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被诉方要面对的便是辛苦的举证过程,其中困难包括但不限于:
 
1、授权记录流失
 
维权机构起诉的文章,常常距今已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人员流动、设备更换、软件更新、内存清理等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找不回当时的授权记录。
 
2、侵权界定混淆
 
维权机构以签约者为原创方,但在内容平台,标了原创的才是原创方。版权归属的确认,是否抄袭的判断,这些本来就界定困难,更别提还要收集相关法律层面的证据才有可能自证清白。
【声明】:茂名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相关文章